我现在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有一个,在山里面一个隐士,这个隐士,他虽然是隐起来了,但是他在山里面还是读书的,天天读书。但是旁边来了一个狐狸,这个狐狸就在旁边听这个隐士读书,今天也听、明天也听,天天听,听久了,这狐狸忽然间开悟了,它说:“我现在可以做兽中之王了!”它说出这么一句话。那么它就离开了这个隐士仙人,它就走了。
走了,各处走,遇见一个它同类的狐狸,很瘦、很有病的样子,那么它就对这个瘦的狐狸就说了:“我要杀你!”这个瘦的狐狸,有病的狐狸说:“你为什么要杀我呢?”“因为我是兽中之王,你若不服从我,我就要杀你。”那个有病的狐狸一想,“好,好,好,我服从你!”那么它就不杀它了,就随着它各处走。又见到一个狐狸,它又是这样说,那个狐狸一看,你们两个、我一个,“好,好,我服从你!”这么一来,它降伏了很多很多的狐狸。降伏多了,它就带领了一大堆的狐狸去降伏这个大象;降伏了很多的大象,又降伏老虎、又降伏狮子,果然它就是做了兽中之王了。
做了王了以后,它心里想:“我是兽中之王,我应该娶一个太太,娶个太太不能在兽里面,我要到人间去要国王的女儿。”于是它就到迦夷罗国的都城,率领了这么多的兽就把这个城围起来。那么国王很快知道了,就是派人去联络,说是:“为什么这样子?”那么这个兽中之王这个狐狸就说了:“如此如此,我是兽中之王,我要娶国王的女儿做妻。如果你不同意,我就要灭你的国家。”
国王听到了这个话,就召集了他的部下、大臣就会议。很多的臣就说:“这些兽也是很厉害,那么多的老虎、狮子,我们只有马,和它作战可能会吃亏的,不妨就给它好了。”其中有一个说:“不可以这样子,我们有办法可以战胜。”国王问:“什么办法呢?”他如此如此一说,说:“我们告诉它,我们国王的女儿不给你,同你作战,约会了几天以后就同你开火。同你开始作战有个条件,就是你们的狮子先战后吼,要这样子才同你作战。”
那么这个大臣这样一讲,就同对方联络好了,这个大臣就先告诉这个城里边的老百姓,把耳朵都用棉花塞起来。准备好了,就是同它作战。
这狐狸心里头想:“你叫我们的狮子先战后吼,你一定是怕我们的狮子吼。我们先吼后战!”那么它这样一来,果然是没有战之前,狮子就吼起来了。狮子这一吼,狐狸听见了狮子的吼,心脏就坏了。这个狐狸是在大象的身上坐着,这个心脏坏了,就摔下来了。这个王一跨了,这些兽都散了,这个战争就这么就结束了。
这个故事是佛说的,佛说这个故事,说:“人做事情成功了的时候,不要太憍慢;不要太憍慢,可能会继续保有他所成就的事情。如果太骄傲了,就可能有问题。”佛法里面,菩萨修学了很多很多的功德,但是他观察这一切功德都是毕竟空的,菩萨自己观察自己也是空的,我空、法空、空空,无有少法可得,所以没有慢,没有这件事。
所以这个地方,“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虽起一切善行、而又没有善行可起,他心里面没有说:“我的功劳很大,我对一切众生有很大的恩德”,菩萨没有这种心情。“是菩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