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众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

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居初。

这就具体地解释文殊师利菩萨。这个法王子,首先看这个法王。法王是于一切法得自在。法王,王有自在义,有主宰义。那么,于一切法得自在、主宰者,就是法王,唯佛能称为法王。那么文殊为什么称为法王子呢?他是这个佛的真子,能够继承佛的家业,这个续佛慧命,就称为法王子。

那么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乘佛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菩萨,大乘经典常常出现,在小乘经典当中他示现的是一位婆罗门家庭出身的,在大乘佛典当中称为七佛之师,过去已经早已成就的一尊古佛,叫龙种尊王如来,得一切种智,这一次是倒驾慈航来做释迦牟尼佛的这样的座下的菩萨。所以他具有无量的智慧,智慧第一。所以文殊菩萨在佛教是表智慧。他手上拿着的是如意,或者宝剑,都是表智慧的意思。

那么文殊放在第一,也就表明这个净土一法,非勇猛实智,这个实智就是实相的智慧,称为根本智。在这个《华严》里面,文殊的智慧就是在十信位满,开根本智,是善财童子的这样一个表法。这个根本智表明,没有这种根本智是很难证解净土法门的,因为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没有甚深的般若智慧开发勇猛的根本智,是不能当下担荷的。

所以这个文殊师利菩萨,他另外还有三个不同的称号:有的时候叫妙首,妙首呢,就表明表信。信为道源功德母,是一切功德的头首就叫妙首。又称为妙吉祥,表明这个以根本智所引导的一些行持,能够吉祥如意。吉解之行,称为妙吉祥。又称为妙德,妙德就是表智。所以文殊菩萨在大乘佛法当中表信,表妙行,表妙智。

所以他跟净土法门是非常具有深刻因缘的。我们看一部经,讲以文殊根本智修一行三昧,修一相三昧,就是指修念佛。由于念佛故,得一切种智,成就无量的功德,成就种种陀罗尼。

在我们东林寺啊,这个文殊菩萨跟我们东林寺也有很深的因缘。这个般若云台,这是慧远大师启建白莲社的地方。他为什么在般若云台,这个地方建斋,发誓求生净土?这里也是表达着般若的智慧才能够把这种深刻的信愿给启发出来。

慧远大师生前,当时有一尊金文殊像,是阿育王制的,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因缘。在这个湖北的寒溪寺有一个官员想把他运走,结果沉到江里去了,他就这个官员派了很多人打捞都打捞不上来。结果是慧远大师这种祈祷啊,感应哪,那个金文殊从江里面出来了,到了东林寺。所以当时建了一个文殊阁,来供养这尊金文殊。这尊金文殊据说,我们的寺院老比丘说,文革的时候被毁了。如果这尊金文殊还在的话,应该说这是国宝级的文物了,阿育王制的。他最先的缘起是出现在广州一带的海底里面,放光打捞出来的。

所以我们想这个慧远大师在这里建文殊阁,启建般若云台,他是深刻地理解到这样的大乘佛法,文殊的实智,包括前面舍利弗所表现的在声闻众当中的智慧第一的权智,对于证解净土法门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了解诸法的空性,就很难把握净土的妙有,以及由真空妙有所体现的佛的大慈悲心、大愿力的这样的功德。所以正因为这样,就把文殊菩萨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