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界差别:

什么是缘修与真修

释义

这个观念我们再把它强调一下。本经的正修,一心三观。开显佛慧就是修学一心三观的智慧。一心三观的智慧有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的“总标法义”。为什么要一心三观呢?先看第一个。

一、总标法义

慧思禅师云:心性自清净,诸法唯一心。此心即众生,此心菩萨佛。生死亦是心,涅槃亦是心。一心而作二,二还无二相。——《大乘止观法门》

慧思禅师说:“心性自清净,诸法唯一心。”我们要修行,前面说过,要把因果的修学法则先拉到一念心性来观照,再启动修学的法门,就是内观引导外修,这才是捷径。不能直接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样子就糟糕了。

心性有本体跟作用。本体就是当体即空,就是自性清净心;然而当我们起作用的时候,就落入十法界十如是,就有很多的理具事造的差别相用显现出来。当它起作用的时候,“此心即众生,此心菩萨佛”。当我们一念心性在迷惑的时候,我们违背我们的清净本性,叫做背觉合尘,这个时候我们启动的是众生法界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如果我们回光返照我们一念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叫做背尘合觉,那我们启动的是佛菩萨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所以一念心性,生死轮回是它,涅槃寂静也是它。

“一心”,因为迷悟的差别而显现出了染净的因果;但是当它回归到心性本体的时候,还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自具足。也就是说,心性是最公平的。你怎么操作它,它就现什么相状给你受用。当我们离心性越远的时候,就是你这个人离家出走越远,你就越堕落了。所以,佛法看一个人好坏,如果你还在说这个人修多少善业,那表明你还是一个初学者。真正入大乘法门的人,他只要问你一句话,他看你的内心离心性有多远,就是古人讲的“道一句”!如果你都是“心外求法”,没有安住一念心性,那你这个人有福报也没什么用,都是生死魔业。

这个福报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福报只会增长你放逸而已。一个迷惑的人,福报越大越危险。福报不见得是好事,看你怎么用。用得好,就是借假修真,用福报力来成就广大功德;弄得不好,你在福报中迷失自己,那你造的业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一个人的成败,从观心的角度,就是看你离一念心性有多近。也就是说,从这个“乞丐”离“家”有多近(他的观照力有多强),就看得出来这个人成佛的时间还有多久。所以观心是成败的关键。

(二)别明修法

一、缘修

智者大师云:“隔真妄,破九界,显佛界,为缘修。”

智者大师把修行分成两块:

第一,缘修。就是你如果不走《法华经》的修学,那只能在外在的因缘所生法,就是根尘识的因缘去修,那么这样就产生“隔真妄”,就产生对立了,真妄是对立的。但是你很努力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用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破九界”,然后开显佛界,这叫缘修。

在生灭因缘中对治根尘识,生灭对治法则。所以,当我们不走心性这条路来改变自己,当我们选择从外在的根尘识的碰撞、从因缘上来对治,那你的人生变成对立的,你只能要么偏空,要么偏有。没有用真如理观的心性来观照整合,那你就不是一佛乘了,你落入了三乘的对立法门。这叫缘修,就走上了成佛的远路。

二、真修

我们看本经,《法华经》的修学,叫真修。

智者大师云:“融真妄,绝破显之意,为真修。”

什么是缘修与真修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找到成佛的捷径。不管你过去烦恼有多重,也不管你过去业障有多深,关键是你要先透过真如理观回归到你的一念心性,因为一念心性没有烦恼,也没有业力,也没有老病死。先把一念心性找出来,找出来以后再来修学三乘的权法。把所有的修行拉到一念心性来是最有利的,因为它是不生灭心,它永远不会离开你的。也就是说它不会被烦恼业力破坏。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