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大事,要解决了生脱死这件事,这是真正的大事儿,“须当预办”,就是要预先置办什么呢?资粮!我跟诸位讲世俗人里边都会说到“闲时置下忙时用”,就是平常闲暇的日子,你把这些东西置办好了。甚至是买一些必须的储藏的一些物资,你得把它置办好,那么突然间有事发生的时候呢,你就不会慌乱,不会措手不及,就即刻可以拿出来,这就是忙的时候用。
那诸位,平常呀,我们这一辈子生命过程中,从生到死之间的这个生命过程,就叫闲时;那么这一生的因缘了了,要重新洗牌,生死、前生后世要转化的时候呢,就叫忙时了。为什么?因为确实会手忙脚乱、念头乱蹿、心绪多端。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既然知道要到那一步,一定要先开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实际上这句话呢,也再提高一个高度,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呢?往生的时候并不是一定是死的时候啦。我们如果提前预办,看你预办到什么水平。那么最次最次的就是说平常要念佛,信愿真切,那么念佛到位了,一生积攒的,到我们临终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用了。能够抵挡得住汹涌澎湃的这个业力,这造的业。如果你抵挡不过这个呢?就麻烦了。说明你这辈子就没赚够呀,透支了嘛!
那么再提升一点就是:平常预办呢,那你如果预办到比如说念得一心不乱了,甚至念佛三昧了,随时就可以选择性的往生了。这个话可能只是为了给我们表这个法,大家也不要听错,还说法师怎么说出来还有一种选择性的往生?再换一句话就是可以自己做主了,已经现前当来,随自己的意愿可以转这个境来见佛了。那能预办到这种地步,那才是真正的预办。
当然印祖这里讲的也是说,就是我们一生要尽形寿、尽力地念佛。“若待临行方修”,如果说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快要走了再修的话,当然,我插一句啊,可以修呀,《观无量寿经》里面的下品上中下生的话,几乎都是临行方修的,也赶趟儿,可是问题是有这样的成功例子,但是几率太小了!
而且临终方修的人是临终方知这个法,所以临终方修,他就是当时一下子,这个出离心突飞猛进引发的功德了。我们已经早就知道这个法,再等到临行方修,那就说明你这是故意的,故意自己不上道了,那当然因果就不一样。这就是临行方修的大弊病。那本来已经乱了,再有一个事情一旦出来的话,就跟这里讲的“恐被业力所夺”。
为什么?因为我们要知道人在生死之际呀,它是一个乱世了,我们常讲的:“如人欠债,力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堕”,这两个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的你这辈子预办了啥?“须当预办”是指的你要念佛,要信愿资粮预办,如果你没有预办那个,你还会办其他的,绝不可能不办,办的是什么呢?就是造业。
那你一辈子造的业,它不会没呀,到这个时候它要算盘子摆在这里,开始要一算盘子把它加起来了,要算总账的呀。所以我们也不是讲过嘛,到了腊月三十了。所以“被业力所夺”,这个夺的情况,如果要细说可就多了,看你这一辈子造什么造得多?造什么造得猛?那么就是一生之业力所夺。你这辈子喜欢个什么样的,你就老是在这个上面,这个习气就不断,不断地强化、不断地加固它,那么就一生的业习,就会被这个习气之力所夺。
或者说你临终的时候呀,你一辈子杂业也很多,你也是个没主干的人,也没啥爱好,也没啥主要的习气,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凭着它在那儿乱蹿了,哪一念蹿出来就随着哪一念走吧,总之这么多念都有,就是没有念佛念,没有预办念佛念,那就看哪个往出来蹿。
因为人到临命终时的时候,他第六意识不现行了,不现行了靠的是什么?阿赖耶识里面所有的那些业力种子呀。第六意识不现行,你就做不了主了!做不了主了,就凭着业力,谁蹿起来了,一下子把你的下一生的江山给夺了,那就夺了,就随着它走,有可能你觉得说好像我没造什么恶业或什么,可是,过去世谁知道哪一世一念恶业把你拽下去了,就拽下去了,一下去了就一生就下去了。
所以这句话加起来就是说:“修行要趁早,莫到老来方修道!”可以说换句话:“莫到死来方修道,孤坟都是少年人。”或者是“孤坟都是懈怠人”吧,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