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真如自性文章(第4页)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个自是...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一心为根本。他这个观法跟《大...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陀佛,能念的我是阿弥陀佛,所...

正因为向外贪求,才把本来佛遗失掉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业。所以见诸...

假借生灭的因缘,成就不生灭的清净功德

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实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刚开始是把真跟妄作一个很详细的分别:...

野鸭子飞过去了,你的心在哪里

理观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这是根本。 安住一念心性,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

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造重业,纵杀心,结...

念佛感通清净实相

什么叫清净实相呢?清净就是断除一切烦恼、习气;实相就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的体相,...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首 说通及心通...

云何说诸法如幻

问: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 答: 了境是心,万法奚有?以依心所起...

【推荐】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佛陀回答: 是故当知,觉触与...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在争成败争对错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

香严童子闻香气而成就圣道的过程

前面是讲总相,这以下讲到他个人在有为当中所选择的一个别相。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

弥陀即是毗卢师,极乐即是华藏界

同一法身 《华严经》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教主,这两土教主的法...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真如,...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十五岁开悟,他自己承认了)。...

一切不离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时光,悟道就在一刹那,一下子...

迟早都要成佛,为何还要去极乐世界呢

问: 佛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那你们迟早要成佛,为什么要...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之教法约有二: 甲、即为一...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清净这两个字...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化。 清晨,阳光透过郁郁葱葱...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我们来看信...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问题了。 若照顾不到法身,自...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随缘性。我们凡夫失掉了不变,...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

如何判断真心与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是永远混在一起的。我们现在修行人的问题在哪里?有时候我们安...

凡所有相,统统是实相

这个比喻要注意听,开悟的关键、常跟无常这个观念,这个就是关键。我用一个比喻:譬...

真心廓彻灵通,与诸佛了无有异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泼,而为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之...

吃这五种辛菜会毒你法身慧命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什么叫禅,一个是什么叫当下...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

达摩祖师《一心戒文》

一、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不生断灭之见,名不杀生。 二、于自性灵妙不可得法中,不...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在普济寺旁边,这里叫百步沙...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念佛,...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又者名实相称,因果相称。观...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人说业不能带,带着业生不到极...

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就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提得...

主人公在哪里

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清醒时,还作得主么? 原妙禅师说:作得主。 祖钦...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很重要。起跑点错了,你整...

怎样才算是真信佛

【原文】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

照见五蕴自性本空

能观的菩萨在观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得到什么效果呢?他观的境怎么样呢?照见...

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

打禅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这个道就悟,为什么要求道呢?别的不求,不求做大...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 二者...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亦不变。譬...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个人,水面一个人;水...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智慧圆满、被称为佛中之王的阿...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该书从研究黑洞出...

幸遇大乘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门,及后经文中辩。消归自己者...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认知到这...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腊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纪念日。早在公元前623年,印度诞生了释迦牟尼...

这种大聪明与内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聪明的人在世间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发议论能够出口成章,写文章下笔千言,像这样...

枉受轮回之苦,难道不悲哀吗

文钞原文: 迨至众生机尽,如来应息,而大悲利生,终无有尽。由是诸大弟子,分布舍...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心。从今天开始,不管发生什么...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就没事的,五阴身心它可不会...

净业行人如何看待转经轮

问: 历史上,汉地傅大士曾造轮藏置于寺院,供众人推动以增福慧。转经轮在藏地更是人人行持的普遍的法门。您对转...

六种病态思想障碍佛性的显现

究竟人类的心识形态及思维方法有什么缺点或特性,障碍人类原具的佛性呢?人类的思想...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他的师父把他送到九江驿,过...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

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只是要人离却语言文字...

如果佛性本俱,过去现在未来也本俱吗

问: 如果佛性本俱,是过去本俱,是现在本俱,还是未来本俱?还是本来如是,只因一迷一想之间就堕落边离,而失佛...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广德延禅师的法嗣弟子。 一天...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开卷,实际上阿难尊者就是为我...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法即是修行。那也没有错,不过...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

流水下山非有意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宋此庵守静 洒...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打柴为生的卢行者,初次和五祖...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易成就,所以他就归心到净土来...

不被一切现象所约束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不住山...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作...

安住清净本性,破除自我设限

我们无量劫来,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个人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

众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

何时才能回归久别的故乡

身心安住的人,总能够在大智慧的背后,蕴含着无尽的方便法门,常人虽然难以把握,凡...

依攀缘心随逐生灭,故得生死流转

《楞严经》卷四中,佛陀敕罗睺罗尊者击钟,以此引导四众破除妄念,这钟声是有生有灭...

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如来出现品云,奇哉奇哉,一切...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之道:...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觉悟...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言性有二:兼无情分中,谓之法...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大安法师答: 在这个时代,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正法眼...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吾人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有异,其智愚苦乐天渊悬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修所习...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这里,代表我们的身体。莫把...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头起处

问: 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头起处。 达照法师答: 要看到一念不生之前,首先要看见你...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 、真如、...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祖师所作,收在大正藏里面87...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诱惑,这个是魔境。你要贪...

西方极乐世界在当下

《弥陀经》上释迦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从事相上...

知足是内在的觉醒

常念知足。就是内在的觉醒,知道万法因缘生,不妄求,知道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万...

心安处便是吾乡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语,对发生在身边的...

灵山只在汝心头

忆念三宝的修行非常重要。我们时刻忆念什么,心就会和什么相应。 每天忆念财富,心...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具体怎么修呢?你看,我们从...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行,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掘它,把...

神通本从自性来

六种神通分开来讲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