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15页)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死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安住在清净的光明的本体,而安住...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生起以后又在什么处所。把攀...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理,说明降...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诸位!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我们讲过,在造业的当下,在...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很重要。起跑点错了,你整...
这个见就是我们凡夫种种的知见,当然以我见为根本。这个我见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地...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 二者...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止观。整个通教最核心的思想...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道不是我们现在的外道了。现在...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妄想全部停下来,把生命归零。...
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只行三百由旬,入...
整个生命的改变来自于修习止观,这个止叫五停心,四念处是观。净土宗也有止观,净土...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能够说我一开始就去历练,不可...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 折伏现行烦恼是修行要务。但是你要知道...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佛拜忏,事修多一点。等到你的...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障;十、不于似道,而生法爱...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
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个譬喻说,他说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做生意的过程当中有人跟他借了...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迷则成害 众生...
二乘人的切入点,第一个是无常。要是感受不了无常,那你娑婆世界就很难放下了,因为...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不断地把这个法义在心中就像沉...
作为一个净土宗人,你可以每一天做一个清洁的功夫,就是你每天打坐都观想: 色毕竟...问: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下去,我怎么面对人、事、物,把它沉淀?比如说,任何刺激,...问: 替小孩子拜忏,可是在梦中的时候,那个好现象出现的时候,却是自己的母亲口吐秽物出来,请问这个是消哪一位...
《阿含经》讲三个法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陀讲三贴药。 第一个观察...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为人道的众生,相对于三恶道的众生,他...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么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够自己独立的生活,要仰赖众...
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不想把过失发露出来。那怎么...
己二、示恶鬼趣 今天讲到七趣当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畏,因为鬼道众生长时间缺乏...
我以前在读《楞严经》的时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读得很辛苦。 海公说,你再读《楞严...
因果同时 这个是在讲菩萨修善。一个人没有成就心中的妙法,是成就不了善根的,他只...
生死轮回是有根本的,佛教讲:每一件事情会在我们生命出现事出必有因。我告诉大家,...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提出五点: 一、消除业障: ...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就好,干啥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很强大的生死业...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师父指正。 一、因在汉地文化中,...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条路,只是有人在成就一佛...
为什么佛陀敢施设方便?往下看就知道了,佛陀他非常有把握的。再看开权显实,看第二...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另外还建立一种趋向涅槃的价...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诸魔鬼魅,一时俱现,状甚可...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当我们透过权实二法的操作...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非灭故空,生死涅槃,同于梦...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我们无始...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心。从今天开始,不管发生什么...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就没事的,五阴身心它可不会...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愿望,这些愿望对你的生命会产...
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请维那师敲个钟)铿。〝听到〞一个...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所有的佛...
我们看第二个,出世间的利益。 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
佛法的因缘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你自身的因缘,就是纵向的因缘,你未...问: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应该放弃而寄托于来生。然则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念念在行为上...
我们现在来反推一下。比方说你求生净土,却不发菩提心,那么你是什么心态?只有两种...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义相,我们说它的功能...
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 由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不毁害。 由忍波...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你就知道内心当中,有二种重要...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从闻思修所成的这种妙慧无分别...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先...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也就是说,一般的圣道门的修...问: 请问师父,以唯识的观点,现世还在吃肉的众生,是不是很容易刺激过去的杀业现前? 净界法师答: 是的,吃...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寿命,或者几天,或者...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法师答: 当然,心是无形无相的,没办法送。它意思是说,...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然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
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心性而修行,整个修行还是在庄...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伤,这是否也属于因果的报应?或是只是不小心,跟因果...
业力是第六意识造作,果报是第八识释放。本来是独立的事件,那到底是什么把业力跟果...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业道诸位知道:身有三种杀、盗...
影响种性的这些种子,种类是什么?什么东西会影响我们的种性?为什么他生出来是人天...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呵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严经》的这样的,很少!佛陀都...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该调伏粗重烦恼还调伏,但是...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尤其是...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人进步很快,有些人进步很慢,...
假设我们能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看经文: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遇...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等的业已...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它更重要是诠释一个来世的解脱。这整个...
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投生到净土这一块,你可以说是...
我们无量劫来,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个人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
我们再往下看什么是生灭的相状,什么是不生灭的本体。我们把它念一遍。 如是乃至五...
为什么念佛人要都摄六根呢?都摄六根不是都摄那个第一念的相状,不是说你眼睛不要看...
净土宗到底要准备些什么事情?简单讲一句话就够了:有志于往生的人,你必须要把握一...
业当然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只是在酝酿当中,它还没有成熟,那这就是你的机会;...
这个拜忏,你最好有一个相续的时间。你不要说拜一天,休息四五天,不要这样。你一旦...
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的成分提升,请你把业力的部分...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讲心态,他是先为实施权,然后...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不可能! 所以宗喀...问: 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昏沉,他一提佛号就昏沉,这个...问: 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譬如说开车、做饭这种时候,面对因缘的时候,我们是提起...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我所有念佛的功德?又者,观身不净它是一种对欲望的强制...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別相:有些人现男众的身相,有...
又《业疏》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受不净...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发愿,有这种...问:师父在课堂上,一再提到说罪性本空,同时也要我们站在那个空的角度来忏悔。 师父:是,这样会比较好。 问:...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止的体性,请大家看附表第...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所以你...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念佛,...
生死轮回的根源

【推荐】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内心错

往生的人要先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我见」是怎么产生的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境无好丑,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相貌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什么叫作佛号安住呢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们是时候该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无常」道破整个人生

【推荐】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轮回就是这样来的
用什么简单方法处理24小时的妄想
可以帮对方把业忏悔掉吗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两个指标

人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地狱的恶报从六根而出

鬼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把每一句经文消归到身心世界

念了一辈子,也没念出往生的善根

什么是无始劫生死的根本

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推荐】不要低估无始劫来妄想的力量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佛法的力量不会消失掉,它会不断引导你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智者大师的破魔方法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修习净土的人常犯两个毛病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动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菩提心所引生的出世间利益

怎样让弥陀对我们的加持力达到最高
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往生净土要不要发菩提心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菩萨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过去的业现前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我们怎样远离凡夫的妄想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是什么力量让轮回相续的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阿赖耶识有漏种子的分类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色身会影响你的内心,内心也会影响色身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如法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当淫欲心在活动时,你要回光返照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

【推荐】往生的人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安住清净本性,破除自我设限

安住在无所得的心

什么是念佛人的都摄六根

念佛人要准备些什么事情

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机会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推荐】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修行是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开车做饭的时候,是提起佛号还是观照好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净果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既然罪性本空,为什么还要忏悔

一天至少要有1小时独处空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