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12页)
为什么我们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忏悔,你怎么知道你罪消了没有?怎...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对一对我们目前是属于哪一种,...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说,作为佛陀...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我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功德。 ...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受戒学律,你喜欢持戒,你就往...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种种无碍神通、成就十种难行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法门,我们一般说是八万四千法...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可以从现在的结果来推论你从什...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戊三、释成立因缘;戊四、...
入胎相: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经云:处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 ...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说明说法的功德;最后再说明说...
我们知道,佛陀在出家的过程是远离人群的,这个过程是可以接受,因为他必须有这个过...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 好,我们解释一下这...
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真妄的问题就是整个主轴怎么破妄显真。破妄...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胆量要小,就是经常要保持...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是从两方面和三方面来说。先...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有一个人叫阳羡生,阳羡是一...
前面是雕刻成一个立体的佛像,这以下是用手工把它画制成一个平面的佛像。我们看这个...
我们先把这个净土宗的修学,做一个总相说明,我们待会再来回答个别的问题。这个地方...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历代祖师,对于修学净土主要有...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的共同目标了。不管你是走专修...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功德力,前面两段讲到因地的修...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生不应该那么复杂。如果只有业...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人生观,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不能是一个活络的业力!带业往...
我想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说我们学佛以后,每天这样拜佛念佛,到底有什么效果?也就...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两种力量:一个是佛陀的加持力...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刹...
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阴;色阴...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一个人在流转当中,既有罪又有...
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 前面是讲菩萨的一种相续的加持,这...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计本空,思诸法如梦。其实外境...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可以从它的三个角度: 未生无...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时候,你都...
一句佛号的操作包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定义你的心已经对佛号产生了...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尊的功德,主要的是寄托在一句...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因为分别的...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在三转...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因为这个事情做了以后对我...
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当我们修习我空观、法空观,来破除内心的相似影像,...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把你...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 当我们的心跟...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有些人并没有马上...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个时候还有颠倒妄想吗? 净...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沙门,但弟子缘分不好,身不...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行惠施...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块,跟净土宗非常类似,都是一...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什么叫现前难行?就是说,菩萨遇到了怨家,...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外就是...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名字。...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佛像已经有人造好了。他怎么样...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坏。这个是无常观,其实这个地...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的善行。所有的因缘,理论上都...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来什么都没有,你要经常去想这...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师父...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当然是伤痕累累;你...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佛像、...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很重要...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
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地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手?每...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心就住当...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已经变成过去了,哪有一个不变...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
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行的理论,就是要你一心归命极...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亿声,有十百千万亿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他怎么受戒的时候缘境...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因为净土宗,虽然...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法你就很清楚了。 现前一念之...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它是一种有相的行为;空性...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作女经...
什么叫理观的智慧?我们先讲一段禅宗的公案再来说明。这个公案应该大家都知道,很有...
住持,就是摄受的意思。他这一念心能够把心中清净的戒、定、慧摄持不失。因为摄持戒...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但是为什么凡夫修空观、假观...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到了一条河的地方,因为佛陀规...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为什么阿弥陀佛在他的国土只讲...
我们现在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业力,你会痛苦:这是我业障重,不是!因为你打妄想,...
我们看,丝毫不爽。前面我们解释平等流类,佛教的因果观就是水流的思想。以下讲到它...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功德小。但是又有另外一个法...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的基础就讲完了,后面的半卷广...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一般人说的,腊月三十算总帐。...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说:小乘的空观,是将依他起全盘的否定,证入偏空;又说...
问: 请问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的一种? 净界法师答: 钻牛角尖是烦恼的一种,不...
我们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当我们开始在佛堂中,忆佛、念佛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我...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菩萨的《法华论》中指出,你要...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人,穷尽一生地努力修学,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临终的正念。所以古...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但是你有选择。你要种一个牡...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悟入圆通...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净...

思想不改变,生命的历史就不断重演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胎相」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佛陀为什么没有主动说法,而是等待众生祈请

佛陀为何要示现「纳妻相」

遇到问题先要消除自我意识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推荐】杀生为何短命,布施为何有福,这些都从哪里来

画佛像为什么能够成佛

净土宗的正念,是要刻意去栽培的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怎样的佛号才能产生往生的力量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什么样的布施能成就广大功德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推荐】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推荐】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

【推荐】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一个开悟的人,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妄想那么有力量,是因为你攀缘它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菩萨遇到怨家该怎么做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为什么拜佛称念佛名,就能够究竟成佛呢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把负面力量转成正面的能量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憍梵钵提得牛呞病的缘由

阿那律陀尊者为什么叫做无贫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其形虽寐,但闻性不昏

法华会上这五千人为什么离席

【推荐】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磨砖不能成镜,打坐又怎么会作佛呢

从念头来判断你的来生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心念的不可思议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一个人会痛苦,他只有一种情况

为什么因果丝毫不爽,不能抵消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佛教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

偏空跟断灭见有何不同

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吗

心跟佛号接触时,会产生两种强大的力量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推荐】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