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9页)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五浊恶世的时候,虽然我们五蕴...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界定到...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就解释说,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的停止。看第四段,第四段很重...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以我们...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这个是偏重自受用。 那么佛...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智慧。...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根源,或者说是一个总仓库,...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阿弥陀等于是一种无量...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香炷就能够一时酬毕呢? 蕅益...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是甚深...
有人说,为什么没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结呢?那是你自找的。理论上,人生...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分别宿作为因,或有分别自在变...
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她是一个阿...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够使令一切万法生长广大;第...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中国的祖师何其多,哪一个祖...
当我们谈到心的实相,世尊曾经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主要是讲到无相的真理,它不在...
【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佛法,为什么他的身口意没什么改变?】 菩萨的智慧很重要。其实...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的妄语戒,也是有止、作两...
我们现在再做一个实验:心在哪里。现在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大家...
这一段是讲到〈譬喻品〉,所谓的三界火宅。那么三界火宅佛陀用两段来说明,一个是长...
古人说:你上路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区打转,一辈子就在市区打...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三车一车,还有一个...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指的是以上的...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
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但至少比较淡薄。一个人,只要你内心...
我们修行无常无我以后,最后的结果很重要涅槃寂静,这是解脱道的一个很重要的相貌寂...
佛陀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那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今天就讲到中道的实相...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意识的思想去攀缘六尘,什...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是涅槃...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 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于大佛顶呢?这就是楞严经所要...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 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发心、正见这两科是基本...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这种无作的功德。无...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会慢慢地...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不取...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题。你不是心拉回来就没有事...
处众能伏说,远离二杂染,无护无忘失,摄御众归礼。 这讲到佛陀调御众生的方法。 ...
总而言之,大白牛车的启动,我们讲过有三个次第:安住、观照、发愿。先安住一念清净...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果色。 一、业果色。 比如说...
我们要知道,极乐国土不是业力所感,我们再三强调──这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所变现! ...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 二、名...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正勤有四个法门,能使我们不断...
修习净土第一个重点,就是你要对极乐世界生起真实、而不可破坏的信心。这个信心的内...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情的声音,是指有明了性的鸟类...
本经的修行重点在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谁代表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我们修净土的人,...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提起来?你真的能够一心归命、...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要是分别自性缘起,就是我们善...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乘佛法一再强调,宇宙万法的...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起菩提心。换句话说,我们在凡...
如果你研究唯识,就知道众生的悲哀在哪里──种现相熏。 我们过去打了一个妄想,一...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前面讲到,种子是一切法的生...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叫做凡夫的六度。因为我们修六...
别明三毒无畏。 这一段等于是说明十四种无所畏的功德,其中的三种就是远离三毒,贪...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 这个地方...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 第一个,因:要有说罪之心。 宣说对方的过...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才有受...
问: 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或者单靠修止观、念佛进...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
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疑惑。阿难尊者的疑惑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在修学的处所...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一个是你所念的佛号;能念的心...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还你就算了;禅定的人是这个境...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攀缘心,在《楞严经》讲到...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
接着再看第二点,是约着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那我们众生凭什么能够受用呢?...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当然是从执持名号下手。执...
这个大乘法门,大这个字,其实有很深的涵义。蕅益大师在解释《大乘起信论》的时候说...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个是一体的── 一句佛号,信...
净土宗在整个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要按照密宗的说法,它...
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舍贪吝。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各自解释。 一,由清净。这第...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起来,叫做思量能变。 思量能...
在本经当中,结集经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这些大弟子们通称叫做长老。...
这一大科讲到佛陀法身的功德。这当中有十门分别,这个地方是第五科。佛陀的清净法身...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所以...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时候是经过受、想、行、识四个...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 净界法师答: 提出这...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此中差别者,将...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我们前...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调柔、心轻安性生起之力,为所...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诸位心中,你现在的念头多分来说是正念比较多,妄想比较少,但...
我们如果读《阿含经》,或者你去读大乘的经典,比如说《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
问: 佛是无念,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净界法师答: 完全没有念...
问: 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 净界法师答: 要如何避免说四众过戒,这...
近代高僧说,身为有情众生,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虽然有时也会起颠倒,造了很多罪...
菩提,梵语,此云觉、智、道。广义而言,即三乘圣人能断除烦恼成就涅槃之无漏智慧,...

我们来看看,佛陀讲十二因缘,是怎么能够让一个人悟道呢?我们简单地把十二因缘的整...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不要把修行修到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结」

凡夫外道对缘起的五种邪见

佛法不怕你烦恼重,怕的是你没有善根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心不在内、不在外」是什么含义

把听经闻法纳入你的功课里面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无声」也是一个声音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降伏其心」有二个方法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虚空藏菩萨如何观虚空

不要觉得人生亏欠了我们

何谓「涅槃寂静」

中道实相是佛所要说的真实义

阿赖耶识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人生要经营的是你的「内心」

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往生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阿难示现的是凡夫,还是初果的圣人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佛陀是如何来统理大众的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国土有哪三种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你所选择的环境,对你善根有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熏闻离尘,色所不劫

在生命相续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说四众过罪的四个条件

佛陀为何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忆念菩萨的圣号,要生感恩心

以六根当所观境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极乐世界的三种庄严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真实义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当你有对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万德洪名为何对每个人的加持力不一样

贪的对治方法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唯识中「思量能变」的含义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大妄语的过失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分段生死对我们的修行障碍太大了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