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讲)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67页,卯二、成就厌离。

这一科主要是讲到佛菩萨对众生产生的加持力。身为一个菩萨,我们的心情是以度众生为本怀,但是度众生当中是有两种不同的差别:

第一个,他是一个凡位的菩萨,凡位的菩萨度众生,依止他的色身来度众生,因为他所有的菩提心、所有的戒定慧的功德都以色身为住。但是色身度众生,他有一定的时间跟空间的限制。比方说,我们佛教界很多大德,你身心有障碍,你能够遇到他,你向他祈求,他也会为你现身说法,使令你远离障碍。但是这当中有时间上的问题,跟空间上的问题,比方说他到了美国去,你遇不到他,那就没办法了;比方说,他往生了,那你也得不到他的加持。凡位的菩萨依止色身,他的确是有时空上的障碍。

第二种的菩萨,叫法身菩萨,他已经突破了五蕴身心的障碍,而回归到一念的清净本性,所以他以法身来度众生。法身度众生的特点,他没有时空的问题,在时间上,他白天也存在、晚上也存在;在空间上,你到了美国或在台湾,到了新加坡他都随时可以应付你,他没有空间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说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我们今天所谈的,是已经证得「圆通」的法身菩萨是怎么度化众生。基本上他时空无障碍,问题就是众生这一部份,你如何能够很正确的去释放一个很正确的力量出来,来感应佛菩萨的法身的慈悲力。

应香阴众

若干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干闼婆”翻成中文叫「香阴」,因为他的五蕴身心必须以香气来滋养叫「香阴」。他是帝释的乐神,帝释他如果欢喜听音乐的时候,他就点上香。干闼婆一闻到香他就现身,因为他以香为食。但是干闼婆这个果报,他一天到晚去弹奏音乐给别人听,时间久了,他非常的厌恶这个果报。他也释放出他的希望,来求佛菩萨的加被。这时观世音菩萨就现干闼婆身,而宣说持戒修善远离放逸之法,使令他快速的脱离干闼婆的果报。

应非天众

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阿修罗”翻成中文叫「飞天」,他有天之福,没有天之德。因为他因地的时候,虽然修学下品的十善业,但是心中有很强烈的忌妒心跟好胜斗争,什么东西都要跟人家去比,而且要处处的强迫别人,有很强烈的我相、人相的对立。这时候他对阿修罗的果报体也特别的厌恶。这时菩萨就现出阿修罗身,来宣说五戒十善、仁慈爱物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的远离阿修罗的果报。

应歌神众

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紧那罗”翻成中叫「歌神」,他的音声特别的美妙,他也是以音乐来娱乐诸天的,他一天到晚唱歌给诸天听,时间久了他对这样的果报体也特别的厌恶。所以菩萨现出紧那罗身,宣说持戒修善,歌咏乱心欲乐无常之法,使令他快速的脱离紧那罗身。

应大蟒众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摩呼罗伽”翻成中文叫「大蟒神」,它虽然有广大的福报,但是它心中因为瞋恚跟愚痴的心特别重,而变成蟒蛇的果报。这个果报它也非常的厌恶,这时菩萨现出摩呼罗伽身,来宣说持戒修善,修习智慧忍辱柔和之法,使令它快速的脱离大蟒神的果报。这一大段都是讲到应八部鬼神说法,使令他能够厌离这种苦恼的果报。

应人非人众

应人众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的众生,他心中好乐人道,而且他也实际的去修学人道之因,但是他在修学过程当中遇到了障碍。这时菩萨现出人身宣说五戒十善,心中要俱足恻隐之心之法,使令他快速成就。(因为人道是修道的法器)应非人众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非人”指的是天龙八部。这种天龙八部有四种的差别:有形的,他有身形,或者没有身形。没有身形不是说没有色蕴,他有色蕴但是我们眼睛不可见(微细的色蕴);有想,他心中有思想,或者他心中是暗钝的没有思想。总而言之,这天龙八部他心中好乐出离他的本位,这时观世音菩萨就现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的同类之身,来宣说他所相应的法,使令他能够脱离本位,成就人道。

这个地方是讲到三十二应身。也就是说众生能需求的心是能感,菩萨的大慈悲是能应,感应道交使令菩萨现身而说法。感应道交现身说法,蕅益大师的注解,他分成两种的说明,他说:我们感应有两种差别:一种是「显应」,就是你去忆念阿弥陀佛,忆念观世音菩萨,你很明显的看到佛菩萨现身,而且很明显的听到佛菩萨为你说法,清清楚楚。但这种机会不多,这种人跟佛菩萨有很特殊的因缘。一种叫「冥应」,就是不明显,不明显有现身也不明显有说法的情况,但事实上佛菩萨已经採取行动了,而且有帮你破除灾障,也帮你增长善根,这个叫「冥应」,这种机会很多很多。

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讲「本尊相应法」,你看「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佛菩萨不打妄语,你忆念佛陀的身相,忆念他的功德,你称念他的名号,现前,当然是指当下嘛,为什么叫现前?当来,我们讲临命终,那这个是往生了。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说:诶!阿弥陀佛怎么没有现身,没有说法呢?这个是因为我们本身有障碍,我们有遮障,其实佛菩萨已经现身,我们没有看到,叫「冥应」。古德很多这种例子,有一个禅师,他在参禅的时候,诶!他脚踢到一个石头,“啪”!打到一个竹片,他开悟了!

我不知道诸位怎么解释这个公案,要是站在净土宗的角度——阿弥陀佛的加持。为什么这个竹子会产生这个声音呢?比方说,过去有一个公案说:有一个禅师他在参禅的时候,他听到《法华经》讲「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他产生了疑情,为什么诸法是寂灭相呢?我看一切法是很多很多的因缘,怎么会是寂灭呢?他不懂这个道理。他日夜参究的打坐,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冬天过去,春天来了。有一天,在春天打坐的时候,突然间听到黄莺的叫声,“啪”!开悟了。开悟以后他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天百花开,黄莺鸣柳上。」因为诸法是寂灭的,所以才有这一切的因缘出现。其实寂灭相跟生灭的因缘是同时存在的,但是我们只看到生灭的因缘,我们没有看到后面的寂灭相,这二个是即空、即假、即中。菩萨在看事情是看到两个,一个是看到诸法的寂灭相,一个看到诸法的生灭相,我们只看到生灭相,阿罗汉只看到寂灭相,没有看到生灭相。那么这黄莺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就有黄莺呢?为什么你就没有听到黄莺叫呢?——阿弥陀佛的加持。

我们修净土宗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如果你愿意跟阿弥陀佛保持一个真的是相应的,能念所念心心相应,你的思考模式非常重要。印光大师把净土宗一个很重要的心态讲出来……我很清楚的讲一句话,往生与否跟你念佛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这是决定你的品位,你不要以为你一天到晚念佛,你就可以往生,这是二回事。念佛是一个广大的功德法聚,无量光无量寿,它会创造很大灭恶增善的功能,但是不保证往生!你的心态是很重要。

印光大师说:念佛人要保持一种「即众生心,投大觉海」的心态。你的整个身心世界,整个进入弥陀的功德海,就是你这个身心世界也不存在了。说你应该遇到什么灾难,诶!这灾难消失掉了,你要观想,我没有这个能力,弥陀本愿的加持,因为你已经进入到弥陀的功德海。我们在看经典的时候,突然间有一点心得,诶!阿弥陀佛的加持。你经常能够「法法消归弥陀的功德海」,其实对一个修净土的人非常有利,因为你跟弥陀已经打成一片了。你用这种心态来念佛,那真的是「一心归命,顺从本愿。」所以我们在「冥应」当中,其实我们在念阿弥陀佛,你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怎么没有见佛呢!佛陀有现身,我们看不到,但是冥冥当中已经帮我们消除罪障,增长福慧。这个道理你要清楚,因为佛菩萨发的愿他不会白发的,众生有感,菩萨就一定有应,千江有水,一定是千江月。好,我们看最后一段的总结:

丑三、结明功由三昧。

前面的三十二应身的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呢?都是菩萨因为证得耳根圆通之《首楞严王三昧》,所产生的妙用。看经文: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指的是以上的三十二应身。这三十二应身他俱足两种功德:第一、「妙」,菩萨的示现是同一时间现身的,「千处祈求,千处应」。所以他能够在一个时间,同时现无量的身说法,所以他是微妙不可思议的。第二、「净」,菩萨在现身说法的时候,心中对他所现的果报是不生染着,这叫做「净」。

妙净的三十二应身,能够入于十方众生的国土,是怎么来的呢?是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三昧”指的是《首楞严王三昧》,也就是一种《真如三昧》,依止真如本性,这种无障碍的因缘所发动的。这种三昧是怎么来的呢?是闻熏闻修而来,这个是讲因地。“闻熏”是他依止本觉理性而生起始觉的智慧,我们讲「称性起修」,依止一念不生灭心,产生了空假中三观,叫做「闻熏」。“闻修”以空假中三观,还照不生不灭的本觉理性。闻熏是讲「称性起修」,闻修是「全修在性」,把一切的空假中三观,还是回归到一念不生灭的本性,说是「无不从此法界流,又无不还归此法界」。

闻熏闻修辗转的循环,而成就一种无作的妙力。“无作”他这种「普门示现」是任运生起的,是不假造作的。你看我们讲「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在那个地方,它也没有说要去帮助谁啊!它没有作意的,没有作意的意思是它没有锁定目标。我们度化众生,我们是有个人的好乐,我要度化台湾的众生、我要度化新加坡的众生,我们是自己设定目标的。菩萨法身度众生不是这样子的,他那个月亮,你在美国也好,在台湾也好,你随时把水准备好了,菩萨就现身。他是一种无作的妙力,不假造作的,这种微妙的力量,而成就这种自在的功德出现。

关于三十二应身,蕅益大师的注解也做出两点说明:第一点、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只是简略的说明,观世音菩萨身为一个法身菩萨,他不只是三十二应化,那是个代表而已,实际上是应化无量,无量的现身。第二点、蕅益大师特别强调,这以上的三十二应身,不只是观世音菩萨才有,整个二十五圆通的菩萨,每一个只要证得圆通的菩萨,都有这种能力,只是约着当机。因为本经的当机是阿难尊者,是以听闻音声约的当机,把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开展出来,其实只要是法身菩萨,包括地藏王菩萨、包括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包括阿弥陀佛,都有这种加持力。菩萨的功德是没有差别的,只是你跟他的缘是深浅而已,是这样子的差别。所以我们对佛菩萨这一部分,你不要分别说哪一个菩萨比较厉害,哪一个菩萨怎么…,那是我们的虚妄分别。

我们凡夫众生是在没有差别当中创造很多差别,凡夫的差别很多。你看越修行的人你会发觉…你看老和尚,欸!到老和尚,他没有什么差别,这正确的。当我们在回光返照的时候,你会发觉人跟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少,因为真如本性是平等的。你看世间没有修行的人,他活到愈老,人跟人的个性越差越多,修行是越来越没什么差别,越没什么差别…,菩萨依止的法身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你说没差别,那为什么他有感应,你没有感应?因为他跟他缘深啊!他每天忆念他,你没有忆念他,所以缘起、缘起,是因缘的关系。那么这是蕅益大师的两种说明。

子二、明十四无畏 (分三:丑一、总明大用所起。丑二、别明施无畏相。丑三、结明福备众生)三十二应身,蕅益大师说是偏重在与乐这一部份,给与众生种种的安乐。十四无畏是偏重在拔除众生身心的痛苦,拔苦这一部份。分三段:一、总明大用所起。二、别明施无畏相。三、结明福备众生。

丑一、总明大用所起

说明十四无畏的妙用是由如来藏妙真如性所生起的。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观世音菩萨又称呼了一句:世尊!我又以闻熏,闻熏指的是称性起修、修德;闻修是性德,以性修不二的修学,而成就不可破坏。三昧是不可破坏,因为它依不生灭而起的,不可破坏的无作妙力,能够下等同于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个悲仰,跟众生同一种的悲哀仰望,众生心中有所痛苦感到悲哀,仰望佛菩萨来祈求,就触动了菩萨的大悲。所以使令众生跟我这普门示现的身心世界一接触的时候,而产生十四种远离怖畏,拔除苦恼的功德,无畏的功德。然这种功德都是因为真如三昧,依止法身而起,不是依止色身而起。

丑二、别明施无畏相(分五:寅一、总明脱苦无畏。寅二、别明七难无畏。寅三、别明三毒无畏。寅四、别明二求无畏。寅五、结明持明无畏。)以下个别的说明,菩萨来布施十四种无所畏惧的种种相状。这以下分五段:一、总明脱苦无畏。二、别明七难无畏。三、别明三毒无畏。四、别明二求无畏。五、结明持明无畏。

寅一、总明脱苦无畏

先拢总的说明,菩萨使令众生脱离身心的苦难而成就无所怖畏。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这一段是无所怖畏的总说,一个总纲,你这一段懂了后面整个就懂。这一段有他自利的功德跟化他的功德。自利的功德是说明他所证的理性是什么。说为什么他有这种加持力呢?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我”指的是观世音菩萨,「不自观音」是说观世音菩萨他在修学因地的时候,他不随外在的声尘所转;他心中能生起回光返照的智慧,反闻闻自性,所以叫「不自观音」。「以观观者」(前面是讲能观的智,这以下偏重他的所观境),他以能观的智慧来观察。第一个“观”是能观的智,第二个“观”是所观境。依止这种反闻闻自性的智慧来回光返照「能闻是谁?」。我们听到声音的时候,我们前面在耳根圆通的时候讲过,「出于闻中,入流亡所。」“入”就是第一、你不要分别外面的声尘,第二、你不要随你内在的分别心而转,就停留在根的部份,「但闻」而已。「但闻」的时候你就回光返照,为什么我有这个闻的功能,然后你就顺着这个因缘回家了,「借假修真」。又从「闻」的功能当中,然后找到我们的真如本性,回光返照。依止「不自观音」而去观察我们能闻的是谁?因为这样子回光返照,而成就自利的功德,产生化他。所以能够使令十方世界的苦恼众生,他有种种痛苦,遇到种种的灾难,菩萨皆能够观其音声,使令他得到解脱。

这一段经文在古德的注解有二层的说明:第一、他说明菩萨是以自利为本而产生利他。菩萨的利他,他不是依止色身,他是要能够找到真如本性,以真如本性无障碍大慈悲的拔苦与乐的力量发动出来,才能够给众生真实的利益,「以自利为本」。第二、蕅益大师说:这个地方观世音菩萨的加被,都有事理二种的差别。

一、从事相上来说:比方说我们遇到了灾难,有鬼神来伤害我们,晚上睡觉做恶梦,那么我们忆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忆念阿弥陀圣号,念念分明,感应道交,破除障碍,这叫做事持。事持就是你的心,完全去注意佛菩萨的圣号,你心中住在佛菩萨的圣号,反正我就是把自己放下,通身靠倒,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事持能够破除事相上的障碍,也就是能破除你一时的灾难。当然破除后就没有了,你又恢复原状,这叫做事持。二、理持。你在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阿弥陀圣号的时候,你念念回光返照,能闻是谁?那个真正觉悟,能念所念惟是一心,能念所念那种对立完全破坏了,回归到一心真如。这时候破除理上的障碍,这时候就不是消除灾难,就是转凡成圣。

所以他说这以下的七种无所畏,种种的远离怖畏都要俱足事理二种的修学。事相上我们真的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理上也是因为我们反闻闻自性,所以把这个灾难究竟破除掉了。

寅二、别明七难无畏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知见旋复」从他力加被的角度,这个“知见”指的是六根当中的见根。观世音菩萨因为他的眼根的“见”跟色尘接触的时候,他是「旋妄复真」,他不随外尘所转。因为观世音菩萨他因地有这种功德,我们讲自利的功德才能够利他,所以你忆念他的圣号,就能够使令一切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你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火就不能烧你。

这地方的意思就是说:「眼根」它所对应的见,它是属于火。一、观世音菩萨内火不生,外火不起,因为他把心中的六根之火消灭了。所以我们去忆念菩萨的圣号的时候,火就不能烧我们。这是从「事相」来说。二、你忆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你眼根不向外攀缘,那火也不能烧。事理二种差别。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耳根:「观听旋复」“观”就是我们依止观照的智慧,来反闻闻自性,「旋闻复性」。我们经常去回光返照,能闻是谁?因为耳根是属于水,所以我们在因地的时候不随耳根而转,就把心中的水给消灭了,所以能够使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够去沉溺他。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意根:「断灭妄想」我们依止回光返照的智慧,来息灭第六意根的分别妄想,所以我们心中没有杀害众生的瞋心。这样的因地,这因地是佛菩萨的功德,也可以说我们自己回光返照,我们有这种功德。因为没有杀心,我们入诸鬼国,这个罗刹鬼,这个鬼是要吃人的,诸鬼不能伤害。我们过去看经论的时候说,有一个比丘他住茅棚的时候经常被鬼干扰,他持什么咒都没有用,他就去请示佛陀。佛陀说:你现在要修「慈心三昧」,你修慈心三昧的时候鬼不能伤害你。果然他回去修慈心三昧的时候,鬼的干扰就消失掉。

我们经常会跟鬼有一些问题,我们讲你内在没有问题,外在就没有问题。我想我们修大乘佛法要有一个观念: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外在的世界永远是你内心的世界变现出来的。就像《唯识学》讲的,它就是一面镜子,所以你内心修慈悲心的人,就算鬼跟你活动,你也无所谓,大家一起共住嘛!

我过去在文殊院住了三年,那时候五位老法师都走光了,剩下我一个人住。有时候晚上真的有点事情,因为我也看到之前那个公案,我每天做完功课我就回向,因为文殊院后面有一大片很高的树林。我说我们今天一起共修,我不障碍你,你也不障碍我,白天是我活动,晚上你们活动。我就把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我就试着释放善意。诶!真的没有事。所以你遇到蛇也是一样,你要是起瞋心,它马上感应到你的磁场。你保持慈悲心,它也有佛性,它的反应会比较缓和一点,但是你一起瞋心的时候,它蛇也会有反应。后来我就知道,人跟人之间的心里的磁场是互动的,鬼道亦复如此。所以我们内心能够心无伤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这的确有这分的感应。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动摇。

「熏闻成闻」“熏闻”指的是我们观照的智慧,依本觉理生起的始觉智;“成闻”依始觉智还照本觉理。使令六根销复,把六根这种向外攀缘的功能,都把它消灭了,而「同于声听」。六根的攀缘功能消灭以后,这个能听跟所听,回归到一念心性就没有彼此的对立,能听所听惟是一心。因为这个众生消除了能所的对立,他被盗贼所抓,要被伤害的时候,那刀就一段一段的损坏,使令这个兵器要伤他身体的时候就像是割水,水是无所损伤,就好像风吹光明一样,光明当然不会动摇。因为我们没有对立心,所以我们一个人的身体就不容易受伤。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闻熏”就是反闻的智慧,“精明”依止观照的智慧返照本觉的理性,而启发心中的光明。这种自性的光明遍照整个法界,这时这种幽暗的体性就不能成就了,因为心中有光明,有浩然正气的光明。所以在黑暗的地方,你遇到药叉(男众的鬼,叫轻捷鬼)、罗刹(女鬼,翻成中文叫可畏),这两种鬼都会吃人的;鸠槃茶鬼(厌魅鬼)、毗舍遮(噉精气鬼,吃人的精气),富单那(热病鬼)。这个人他心中经常回光返照,开显自性的光明,有浩然正气,这些鬼神就算在他的旁边,目不能视,对他产生畏惧,眼睛都不敢看他。

我看算命的书,在道家里面说,你遇到重大的劫煞的时候,破煞之法,放个石头、石敢当,有些人把石头放在家门口,或挂一个什么八卦的相,都可以破煞,但只是破小煞。他说真正的破大煞,用浩然正气,培养浩然正气,所有的煞都不能靠近。这个跟这道理一样,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繫枷锁所不能着。

「音性圆销」,对外在动静两种声尘都完全的消灭了,而且能够依止能观的智慧,反闻闻自性,来逆流照性,所以能够离诸根尘二种虚妄的干扰。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已经不随外在根尘两种的干扰,虽然你被禁,禁闭在房屋,身体被绑住枷锁。古代的刑具,在脖子上叫“枷”,在脚上叫“锁”。即使你有这种禁繫枷锁,对你也不能够产生障碍,因为你已经远离根尘这种虚妄的染着。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消除外在声尘的动静两种障碍,而能普遍产生大慈之力,所以使令众生经过危险的道路,一切的盗贼都不能劫夺他的财物,乃至于伤害他的色身。从事相来说:观世音菩萨因为有这种功德,所以我们水不能淹,火不能烧,一切的鬼神盗贼都不能伤害。从理观来说:菩萨修学反闻闻自性,菩萨本身在未来生命当中,也能够远离这种灾难,远离这种怖畏。蕅益大师把这一段《耳根圆通》离诸障碍,跟《普门品》做一个比较。蕅祖说:《普门品》是释迦牟尼佛介绍观世音菩萨果上的功德,不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说的,是释迦牟尼佛帮他宣说的。说观世音菩萨对众生有什么加持力?他讲了三十二应身,叫「普门示现」。

所以《普门品》它对观世音菩萨的因地,基本上是没有谈到。所以《普门品》的修学是偏重在事持,偏重在佛力加被这一部份,众生内心有障碍,忆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你心中有希求,然后跟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接触,“啪”!感应道交,去触动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力,然后我们离苦得乐。是偏重在「佛力」这一部份,心力(理观)这一部份讲得少。但是本经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讲到自己,从因到果修证的过程。因为修「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破除了身心世界的障碍,开显了真如本性,所以产生了三十二应身、十四无所畏、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楞严经》的「耳根圆通」它是从因到果,观世音菩萨自己宣说的,所以它这地方的修学包括事修,也包括理观在里面,每一个法都包括事修也包括理观在里面,《普门品》是偏重在事修,蕅益大师认为有这一层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