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182页,辰五、歎美法胜以寓劝修。

当我们在学习一部经或一部论的时候,我们会有二种情况出现:第一种情况,有些人把这一部经学完了,他的内心当中产生一个清净无漏的善根,但是你看他身口意没有太多的改变,他平常做什么,他还做什么。也就是说这一部经进入到他的身心世界,并没有产生一个强大改变的力量出来,这种人叫做跟这部经结缘。第二种情况,有些人把这一部经学过以后,这部经的法义在他的身心世界,的确可以看得出来产生一种强大的灭恶增善的效果,我们应该说这个人的生命开始增善了。这两个差别在哪里呢?有些人为什么这一部经到他的身心世界,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人只是一种善根而已呢?

《法华经》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其实每一部经都有它的一个方便门,有些人就是找不到门,所以他这一部经进不去,在门外看一看,“喔”!这一部经有很多珍宝。他知道这一件事情,但是他并没有把这珍宝拿来真实的受用。为什么?因为他找不到门,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天台宗在讲经之前,一定是五重玄义,掌握经的体宗用。那么本经的方便门是什么?我们怎么能够找到这部经的入口,它的门在哪里呢?我们分两部分:一、讲到这一部经的理观,二、它的事修。

这一部经的理观是从不生灭心,而修学空假中三观。我想你要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第一个,你的内心是依止什么心态,「云何应住?」是很重要的。在本经当中讲到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人,对整个生命的现象,要以「无住为住」,以不生灭心来当作你因地的发心。你生命不是要追求什么,而只是恢复你本来的面目而已。你生命的目的是干什么?就是把你原来的清净本性把它恢复出来而已。这种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向外追求,它是向内安住的。安住在不生灭心的时候,我们开始调伏其心,空假中三观,使令我们能够保持中道。一方面「观相元妄」,一方面「观性元真」,用空假中三观,使令内心当中能够保持平衡的中道思想。这个就是整个本经的理观,以不生灭心来修空假中三观。依止一念心性而修空假中三观,依止空假中三观还是开显一念心性,「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如此的辗转相续,就把整个五蕴身心的障碍破坏掉了。这就是整个本经的理观。

本经的事修,它的正行主要是二十五圆通,但本经的意思是以耳根为根本。蕅益大师说:念佛圆通也不错、也是可以。总而言之,以念佛圆通跟耳根圆通,这二个交互的作用,禅净双修来当正行。另外本经讲到有两个助行是很重要的:一、严持四重禁戒(四种的清净明诲),调伏四种烦恼,这是助行的第一个,「持戒」。二、诵持神咒,持咒的功德来破除我们的障碍,特别指的是鬼神障。你能够把这部经的理观跟事修都掌握了,那你就掌握这部经的「门」,它的方便门你就掌握到了。那我们就可以进入里面去受用这部经的种种功德,种种的作用。

辰五、歎美法胜以寓劝修

净界法师:楞严经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他赞叹耳根法门的殊胜,来劝勉末世众生能够如法的修学。

总标诸佛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

前面我们看到二十五位圣人,广泛的陈述二十五圆通的法门,最后文殊菩萨做一个总结,他说:“此”指的是耳根反闻闻自性的法门。依止耳根来入流亡所,是过去微尘数诸佛,所依止一路修学而能够悟入大般涅槃之门。也就是十方诸佛都是依止耳根之门,而成就涅槃。这个地方指的是没有例外的,这是总说,以下把十方微尘数诸佛,把它开出来三世。

别列三世

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过去诸佛在耳根反闻闻自性当中是已经成就,现在的菩萨也即将依此法门而悟入圆明妙心,未来大乘的修行人也应该依止耳根反闻闻自性的法门来修学。这个地方讲到是没有例外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走这条路,我们讲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但是这路是有一个特别容易上去的路,这个路当然指的是耳根的路。前面讲的是道理,以下引用实际的例子来做证明。

示己亲证

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文殊菩萨说:我过去在因地的时候,我也是从耳根而悟入圆明妙心,不只是观世音菩萨如此修学而已。引用道理,引用实际的事证,来赞美耳根的殊胜。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为什么说通往涅槃只有这条道路呢?其实这一句话是有两层意思:第一、就一个因地的菩萨来说,这个门是单指耳根,你别无选择。因为一个初心菩萨,他本身的障碍就很重,我们内在的烦恼、外在的鬼神、还有果报体的障碍、各式各样的障碍太多,所以从一个初心菩萨来说,那一路涅槃门当然只有指的是耳根这个门。二、如果约着果地的功德,法身菩萨所证果地的功德来说,那这个门指的二十五个方便都是进入涅槃之门。

我们前面说过「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初心菩萨跟圣人在进入涅槃是不太一样的,初心菩萨要简别,圣人是不用简别的。这一层道理就是在讲这一句话,讲到「一路涅槃门」有因果二种的解释。

辰六、述成佛意结示简选

净界法师:楞严经

经过文殊菩萨的叙述,完成释迦佛的本意。释迦佛陀都没讲话,但是文殊菩萨知道他老人家的意思,他把释迦牟尼佛心中想要讲的话把它表达出来,一方面做结示来简择圆通的差别。

观音最殊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

先把殊胜的法门标出来:真实犹如释迦世尊,您老人询问我在二十五方便当中,哪一个法门是最容易下手的,依此最容易下手的法门来救末劫的众生。蕅益大师说:圆通法门的特色,在其它二十五圆通当中,它的特色在哪里呢?它特别加被末法时代下等根机的众生。也就是说,这个法门特别照顾弱势团体,有些人心力很强烦恼很淡薄,那他就不一定要根据用耳根法门,因为他没什么障碍,他身体也健康,他平常也没什么烦恼干扰他,他的正念也特别强,那二十五圆通你修什么都可以。但是末劫众生啊!他问题很多、很多,内在的烦恼罪业、外在的鬼神干扰,你内心已经是心力交瘁的时候,剩下的精神体力不多的时候,而且你又想追求出世间的大乘之道,又想成就涅槃妙心,那么这时候,你唯一的选择就只有『观世音的耳根法门』是最为殊胜的。如果你生长在正法时代,那么这一段你都不用学习,那你随捻一个法门通通是妙法。但如果我们不幸生长在末法时代,选择一个容易成就的法门就非常重要。

馀门难成

自馀诸方便,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尘劳,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二十五圆通我们只选耳根,那其它法门它的内涵是什么?其馀的二十四种法门,其实都是佛陀的神力所加被的。前面的二十四个法门,都是佛力加被所成。什么叫佛力加被?你必须生长在佛世,它是有个别性的,它不是三根普被。他们是「即事捨尘劳」,你生长在有佛出世的地方,你生长在有大善知识的地方,他能够了解你所遭遇的特别的世缘,你有特殊的世缘。

比方说:阿那律尊者,他后来不睡觉失明了,如果阿那律尊者要生长在末法那就完了!没有知道他的方法。因为生长在佛世,佛陀就顺着他眼睛的失明,告诉他你要修习《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从他所发生的障碍,结果成就圆通。又比方说乌刍瑟摩尊者,他的身心世界慾火炽盛。佛陀说:你也是一样,即事捨尘劳,观察慾望之火的火,本来就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把淫欲之火转成智慧之火,转一下就好、转个方向。

在其它二十四个法门当中,都是要经过佛力的加被,佛陀亲自的指导。没有一个法门是在末法时代,你就可以自己修学的,不可以!

「自馀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尘劳。」它不是一般人可以长时间修学,也不是浅位菩萨跟圣位菩萨可以共同修学,所谓三根普被的,没有这回事情!我们在佛法当中有些真的是特别的法门,有些是一种正常的恒常修学的法门。特别法门在禅宗特别多,禅宗最喜欢用特别法门,但是禅宗有一个特点,禅宗是不立文字,但是它是以心印心,禅宗一定要有善知识住世。你看禅宗他们的祖师一往生,这个教法就完蛋了,他们是以人来带动法。

比方说,德山棒,临济喝。有人问德山祖师说:什么是我们的祖师西来意?他过去就打你一棒,他保证你开悟。你说我们现在的人谁敢打,谁敢去打人家?你根本就不是善知识。这个法门你是不适合用了,那是要祖师的加被。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喝茶去。他就知道你的根机,他知道顺着这个因缘你可以开悟。吃饼去!从舌根当中反闻闻自性。

但问题就是,这个都必须要有佛陀、有菩萨的住世,这个法门才可以去操作的,不是一般正常的人可以去修学的。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有通途的法门跟特别的法门,特别法门一定要大善知识的住世才可以去运用,这一点大家要清楚。这地方是把耳根圆通跟其它圆通做一个差别。

辰七、顶礼请加以明真实

净界法师:楞严经

文殊菩萨起大悲心顶礼三宝求加被,以发明耳根圆通是一个真实的圆通。

礼赞求加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文殊菩萨为了整个末法众生的因缘顶礼三宝,『如来』是佛宝,『藏』是法宝,《楞严经》讲法宝都不是心外的法,不是语言文字的法,它的法就是一念心性,你本来就具足无量的性功德等待你去开发,这个是法宝,叫『藏』;『无漏不思议』--僧宝,我们依止如来藏修学,成就无漏戒定慧的功德,这叫僧宝。为什么他要顶礼三宝呢?希望三宝的加被未来的末法众生,对耳根法门能更生起真实的信解,而没有任何疑惑。当然所有的法门都要依止信解,有很真实的信心才能够产生它的力量。

法门超胜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

我们前面讲这么多,到底耳根圆通的特色在什么地方?文殊菩萨说:「方便易成就」。这个法门跟其它二十四个法门相比(其实耳根跟念佛圆通很接近),这二个法门包括耳根圆通跟念佛圆通,都是最容易成就的方便法门。不管有没有佛陀住世,不管有没有善知识出世,你都可以依指法门来修学,来教导阿难尊者乃至于末劫沉沦的众生,这个法门它是障碍最少。

「但以此根修,圆通超馀者。」身为一个末法众生,你能够依止耳根来修学,你所成就的速度绝对超过其它的法门。

总结究竟  真实心如是。

所以总结真实心如是。这是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一个真实修心的关键,就在耳根当中,这是它的关键之门,「开方便门,示真实相」。门在哪里呢?就在耳根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说,就在念佛当中。这两个法门同样殊胜,同样是方便易成就。我们之前讲过很多观念,「门」有进去的门跟出来的门,这两个门不完全一样。我们从一个生灭心要进入真如的门,这个门就是「耳根」,只有一个。《楞严经》是在修清净心,从生灭心回归到不生灭的清净心。《法华经》修的是菩提心,《法华经》是从清净心那个门开始出来,那就不是耳根的境界,那无量无边的法都是方便法门。《楞严经》它是摄用归体,这个门必须障碍要少。印光大师说,用耳根来摄心…在念佛中为什么用耳根来摄心?我们有很多方法,你可以去观想佛像,也可以观像,为什么要持名?

印光大师说:因为耳根一法,不但摄心而且养神。耳根当中,第一个、你的所缘境很容易了了分明的现前,也就是说耳根它是圆通的没有障碍,它能够让你的所缘境很容易的现前。第二个、摄心,它能够没有障碍的运转下去,你白天用它、你晚上用它,你也不会觉得疲惫,因为你修学不是短时间的;德山棒、临济喝,那种一时的开悟当然时间很短,但是你长时间的断惑证真,你这个门必须要长时间的走,那这时候养神就很重要,耳根是特别的坚固,所以我们讲,开方便门是很重要的。

过去我们讲过一个公案,在经典上,佛陀说有一个牧牛人,他带了一群牛要过恒河。而这个牧牛人他没有选择恒河该从什么地方过,随便找一个地方就衝过去了,这些牛过去以后死掉三分之二,只有三分之一的成功。佛陀说这个牧牛人不知善巧方便。另外一个牧牛人,他在过河之前,他要简别一下哪一段恒河距离最短?哪一段恒河障碍最少?他要先观察地形地物,找到地方的时候他把牛分成三批,第一批牛是体力最好的,第一批先过去。他一吆喝,这三分之一的牛就全部衝过去了,衝过去以后这些牛就互相的叫喊,鼓励后面的牛;第二批牛是体力中等的,这时候前面有牛在叫喊,后面牧牛人再鼓励一下,第二批的牛也过去了;三分之二都过去了,剩下三分之一体力羸弱的,它们想大部分都过去了,我也过去。结果再鼓励一下,全部都过去。佛陀说:这个牧牛人善知方便。

佛陀讲这个譬喻是什么呢?祂说修行者亦复如是。你今天找到一个方便法门,你修习一天,等于别人修习一劫的时间,「日劫相倍」。你能够找到方便法门,你所产生的效果是别人一劫的时间,这叫「真实心如是」,一种真实的修心法要,就在这个地方。我们说:「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尘沦。」是这个意思。到这地方,耳根圆通法门的介绍完全圆满结束。

辛三、时众获益

净界法师:楞严经

当时的法会大众,听到观世音菩萨的教授,听到文殊师利菩萨的印证,得到广大的功德利益。

当机开悟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阿难尊者跟法会的大众,这时候在修行当中得到两种功德:一、「得大开示」指的是佛陀、观世音菩萨跟文殊菩萨殊胜圆满的开示。这种开示有什么效果呢?「身心了然」,对于五蕴身心的真实相……我们在《楞严经》的时候,对身心世界一个是相、一个是性、一个是真如门、一个是生灭门。「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相妄性真,这个就是整个身心世界的真实相。我们的五蕴身心有真如门跟生灭门,就产生空假中三观,当我们从假入空的时候,是回到真如本;当我们从空出假又回到生灭门。你能够在这两门当中,能够进出自在,那就叫「身心了然」。

观察佛陀无上菩提的智德,跟大般涅槃的断德,讲出一个譬喻:身心了然。到底对诸佛的功德有什么样的了解呢?譬如有一个人他离开他的家,到很远的地方去办事情,事情办久了,以后忘了回家的道路,「未得归还」,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回家,听到耳根圆通以后,他明白“哦!”他明白这个家在哪里了,虽然还没有回家,但是他的道路已经完全清楚了,回家的路清楚了。我们讲说:大乘的信心已经建立起来了,「信解」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他正式的认清路头,这是阿难尊者的开悟。

与会证入:

得法眼净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

在整个法会当中,包括了天龙八部,包括了二乘的有学,包括了一些初发心菩萨,有十恒河沙这么多的众生,「皆得本心」。他们的受益皆得悟入自己本俱的心性。这地方,蕅益大师说:什么叫「皆得本心」呢?了达现前一念心性,随缘不变之体,他知道真如门在哪里,进一步能够远离见思跟无明的尘垢,而成就「获法眼净」。蕅益大师说:获法眼净是圆教初住,是破无明证法身。

成阿罗汉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

性比丘尼是摩登伽女,他听到文殊菩萨前面所说的偈诵,而成就阿罗汉。闻大证小,这就是讲「不定」,受益不决定。

发菩提心

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量无边的众生,听到前面观世音菩萨跟文殊菩萨的开示,成就「无等等」。「无等等」蕅益大师解释的很妙。蕅益大师说:「无法可等此心,此心可等一切法」。“心”指的是不生灭心,他的位置在名字位的发心,或者是观行位的发心,比前面的法眼净稍微差一点。这地方大众的受益,蕅益大师的判教就从这个地方判教,这个地方很明显的是「方等时」,四教并谈,而且是「弹偏斥小,歎大褒圆」,这个地方,大乘根机的得到大乘的利益,小乘根机的,竟然在佛陀发明不生灭心当中证得阿罗汉果。这是所谓的四教并谈,各得其利,所谓「正为菩萨,旁为二乘」。到这个地方,整个事修的圆通法门,所谓的正修全部都讲完了。

丙二、为末世示道场方法(分三:丁一、陈请。丁二、赞许。丁三、宣说)前面的正行是依不生灭心修空假中三观,从耳根而反闻闻自性。在正法像法时代善根很强,烦恼比较轻薄。蕅益大师说:其实到这个地方就够了,但是末法众生问题就比较多,一方面内在善根浅薄烦恼粗重。第二、外在环境的诱惑,障碍特别多。所以必须要有助行,就必须建立道场来产生一种防护的效果。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个陈请。第二个赞许。第三个宣说。

丁一、陈请

净界法师:楞严经

阿难尊者慈悲的陈说启请。阿难尊者把他自己听闻经典的整个心态,在这里陈说。先陈说阿难尊者听完经的心得,启请建立道场的方法。

礼赞启请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

阿难尊者整理他的衣服,在大众中起立合掌顶礼,他先陈说听经的心得:

「心迹圆明,悲欣交集」蕅益大师说:第一个“心”是涅槃之心,不生灭心,整个修学的依止处,他的目标。“迹”指的他整个修行的方法,回家的道路。对于整个修学的目标、跟修学的方法非常的了了分明,没有任何的疑惑。他的心态是「悲欣交集」,「悲」昔日之未闻,为什么过去没有听到,白白的流转三界的生死;「欣」今日之开悟,欢喜的是现在终于开悟了。这里是陈说自己的心得,一方面他为未来末法的众生而启请佛陀说:「大悲世尊!我现在已经开悟了成佛的法门(理观),是中修行(事修),已经没有任何疑惑了;整个事修理观都很清楚了。

引叙佛言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修行的两种心态:我过去常常听到佛陀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有一种人是属于菩萨发心,他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见思烦恼都还没有解脱,但是他是发心去度众生。这叫做「因人的发心、因地之人」,这是第一种心态。第二种人『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自己整个身心世界已经圆满觉悟了,然后再觉悟他者,这是如来果人的倒驾慈航乘愿再来。

我们说菩萨有两种:一个悲增上,一个智增上;悲增上的菩萨是先度众生然后再成佛,智增上的菩萨自己先成佛再度众生。看这个意思,阿难尊者是选择第一个,他是属于悲增上。

愿同菩萨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我虽然还没有度脱(阿难尊者证初果),但发誓愿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依止度化末劫的心态,正式的启请。

正请道场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世尊!「此诸众生」指末法时代的众生,末法时代的众生有两个障碍,第一、内因障碍,就是障深慧浅,他那个明了的心烦恼障、业障特别多,而且善根浅薄。第二、外缘的障碍,因为去佛久远,所以招感的外在环境,邪知邪见说法的法师特别的多,宣说以邪乱正的相似之法。末法众生内因力薄弱,外缘障碍特别多,应该怎么来摄受他的心,修学大乘的三摩地,应该怎么安立道场,使令末法众生,一方面远离鬼神的障碍,一方面对菩提心能够相续的增上,而没有退转。

「道场」是什么意思?我们先解释「场」,古时候农业社会,稻米收割以后,它不能马上去壳,要先拿到空旷平坦的空地晒一晒。也就是说,稻要转成米之前要有一个场,在这个地方晒晒太阳,过滤一下做筛选,稻才能够转成米,这叫做「场」。我们在修学「道」,“道”指的是观察的智慧,心中正念真如就叫做「道」。但正念真如你要完全的走下去而没有障碍,你也要有一个场帮助你,才能够远离魔事,才能够产生不退转。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警告所有资粮位的菩萨,他说:所有的成佛之道当中,资粮位菩萨的分段生死,是最难跳脱出来的,因为退转的因缘特别多:

一、你的烦恼干扰你,很多人刚开始修学很精进,修个三个月一年以后,起烦恼就放弃不再修学,回俗家去了,很多啊!你不能说他不用功,问题他不是不用功,他是有障碍,你也没办法帮他排除,他的道只好被障碍破坏掉了。

二、鬼神障特别多,你要不修行没事,你一修行,你的冤亲债主就来找你。

所以在末法时代,建立一个保护自己身心正念的道场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以免产生退转。这就是阿难尊者他请示道场的理由,一、远离魔事,二、菩提心能够不退转。我们看佛陀怎么回答?

丁二、赞许

佛陀是赞许、赞叹阿难尊者的悲心,一方面允许来宣说安立道场的方法。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这时,世尊在大众中就称赞阿难尊者说:「善哉善哉(赞叹阿难尊者大悲的发愿)!如同你所问的,末法时代障深慧浅,而且是种种的障碍,邪师说法,鬼神的干扰等等。所以应该如何来安立道场,救护末法众生的善根,在末劫当中的沉溺众生,这是非常重要的,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宣说。」这地方是整个《楞严经》的正行、正修,耳根圆通是圆满了,以下是它的助行。佛陀要怎么样去保护我们已经成就的善根。

丁三、宣说 (分二:戊一、明根本戒法。戊二、明诵咒治习)戊一、明根本戒法(分二:己一、总显三学以戒为本。己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看丁三、如来正式的宣说,这个地方分两段:一、明根本戒法。二、明诵咒治习。第二个是讲到诵持神咒来对治习气。看第一段,第一段是说明根本戒法,这当中分两段:一、总显三学以戒为本。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第一段是,总显三学以戒为本。